服務熱線
1337-8662-865
今年7月1日,“*嚴”手游新規正式實施,這份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關于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晉中游戲版號轉讓流程,要求所有手游須有版號才能上架,沒有經過審批的手游將全部下線。眼下節點即將到來,按照要求截至12月底,還未經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的手游產品將不得上線運營。記者發現,為了盡快拿到版號,許多中小團隊開始像資本市場買殼資源一樣去買版號,中介代辦公司也浮出水面,代辦費動輒數萬元。此外,監管中存在的部分漏洞也被開發者利用以規避版號申請。
手游新規*大的改變,是把原來的后審改為前置審核,除了審核產品還要審核公司資質。一款手游若要辦理三證,在各部門的整個審批流程將長達半年。而對于個人和小開發團隊,僅ICP證(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就需要公司資質等一系列申請材料。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若要上線一個新游戲,加上申請版號的時間,保守需要9個月以上。這在以“月”為單位計算的手游界,等于直接拉高了上線一款游戲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 那么,手游新政實施的效果如何?從7月開始,廣電總局公布的手游過審名單數量就快速地增長,7月獲得版號的國內移動端游戲為107款,11月為860款。按照統計,在5個月的時間中,獲得版號的移動端游戲超過2000款。
然而,這一數量與目前國內手游的總數量仍然由相當大的差距。據估測,全國共有手游數量在7萬款左右。而目前審批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手游商的需求速度。
新政實施一個月后,9月20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順延《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有關工作時限的通知,對在審批期的手游,多給了近3個月的審批時間。
手游開發商的審批需求和廣電總局的審批速度之間形成了巨大落差,這一落差意外地催生了一個中介市場。為了盡快拿到版號,許多中小團隊開始像資本市場買殼資源一樣去買版號,對于繁瑣的辦理事宜,中介代辦公司也浮出水面,但代辦費動輒上萬元。
記者以開發商的身份咨詢了幾家辦理游戲版號代理的公司,他們均表示*近來咨詢或者直接找他們辦理移動游戲版號的公司比以前多了幾倍,生意十分紅火。據記者了解,目前辦理一個游戲版號需要花費的成本大約在1-2萬元之間,根據游戲類型不同,價格會有差異。
對于這些商家來說,那些未能通過版號同時又臨近游戲上線的公司,是*主要的服務對象。此外,一些正在運營的游戲沒有游戲版號,或許會面臨下線風險棋牌游戲版號轉讓。哪怕下線一天,對公司利益的損害都是巨大的,一些小團隊根本沒有承擔此類風險的能力。
一位代辦人員告訴記者,1.5萬元的收費已經是比較低的收費標準了,這些游戲大多都是7類游戲中的一種,如果是非七類的游,價格會更高。記者了解到,廣電總局在《通知》中劃定的包括消除類晉中游戲版號轉讓流程、跑酷類在內的7種無情節或情節簡單的休閑益智類游戲,這類游戲的審批周期相對較短。
而對于代辦是否能保證通過審核?這位代辦人員表示,“辦不下來一定是游戲出現了問題,比如國家嚴令禁止的開寶箱啊這些,會導致辦不下來,但是辦不下來就不是說你的游戲一定辦不下來,他會讓你去修改。”
新規出臺后,一些有心的從業者開始另辟蹊徑。因為他們發現,新政雖然規定國產游戲和進口游戲做出“上線前必須拿版號“,但對境外游戲卻并未提及,例如蘋果AppStore、亞馬遜等大量存在的境外游戲并不在被監管的范圍之內。
在監管語境中,游戲可以分為國產游戲、進口游戲和境外游戲。通過手游新規,前二類已處在國家的監管范圍之內,但對于第三類境外游戲,尚屬監管空白。因此,當大量境外游戲通過AppStore等平臺上線時,實際上已經打破了有關部門的監管門檻,因為國內用戶完全可以在這些平臺自由下載境外游戲,也可通過更改國家地區等手段,來下載這些游戲。
本次新規并未對海外游戲進行要求,所以海外開發者賬號下的游戲多數是不用過審的,這些“海外”游戲只需上線就可以進行正常的推廣活動了。
蘋果在落實手游新規的舉措上,也印證了這個漏洞:僅要求中國地區的游戲開發人員拿版號,而不要求中國區上存在的大量境外游戲開發者拿版號。這客觀導致蘋果AppStore中國區上的境外游戲只需要經過蘋果審批就行了。
在AppStore上,有些手游開發者的設置了國外賬號,也發現蘋果壓根兒沒提手游新規這事。因此完全可認定,該規定僅面向國內的游戲開發者。只要不在AppStore中國區發布,就不會受到新規的限制,反之同樣成立。
于是,境外上架,境內運營,成了許多中小開發者“曲線救國”的方法:使用國外開發者身份掛靠,再在蘋果AppStore中國區上線供中國用戶下載使用,以規避步驟復雜的審批程序,這種“偽出海”的做法,相比原先拿版號增加的支出和后續減少的收入,降低了機會成本,提高了上線速度,雖也增加了一些支出,但也能接受。
“版號制度是否要保留可以進一步討論,但有關部門可以將版號管理變得更具靈活性,以鼓勵和引導為主而非強制,這樣既能對手業進行有效監管,又能保持這個行業的生命力和創造性。”一位游戲行業的資深人士表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