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337-8662-865
盛訊達在*新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游戲業務處于戰略收縮狀態”,據游戲日報了解,這是該上市公司首次明確談及對游戲業務的新態度。
去年12月份,盛訊達發布了出售中聯暢想51%股權的公告,交易對方為江西焱焱,交易對價為2.85億元,在該公告中,盛訊達還提及可能會繼續向江西焱焱轉讓剩余股權。
盛訊達2022年上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其游戲業務營收為3058萬元,而中聯暢想營收為3608萬元,凈利潤2459萬元。從這一數據可了解到,中聯暢想(主要產品為海外棋牌類游戲)是盛訊達游戲業務的營收主力,放棄中聯暢想后該板塊營收將大幅下滑。
這意味著,未來將聚焦直播帶貨與新能源業務方向的盛訊達,可能不再有“游戲公司”標簽。
實際上,上市公司逐步調整游戲業務核心級甚至剝離游戲業務的情況并不少見,但轉型后的結果差異較大,有的走向正軌,也有的走向了絕境。
2020年天神娛樂(2021年底證券簡稱更名天娛數科)開始轉型,游戲和數據流量是兩大主要業務,彼時游戲仍舊是第一營收主力。2021年天神娛樂出售了幻想悅游,推出了數字競技平臺“PK.NOW!”,數據流量業務成為了營收主力,游戲業務營收在總營收中占比17.1%,不過扣除掉營業成本,電競游戲業務利潤與數字流量業務利潤接近。但到了2022年上半年,天娛數科的電競游戲業務營收占比僅剩1.47%,數據流量業務成為了絕對核心。
其一是艾格拉斯,在2021年度半年報中,公開原有管理層相繼離職,因為現有管理層無游戲業務運營和研發經驗以及行業政策,已關?;蜣D讓游戲業務,不再接觸游戲業務;
其二是晨鑫科技,2018年游戲業務在晨鑫科技營入中占比達到了87%,但經歷版號停發后其進入持續虧損階段,2020年晨鑫科技轉型去做芯片和智慧打印業務,游戲業務營收占比下滑到2.71%,到了2021年晨鑫科技的游戲業務營收更是僅有659元。
相比前面三家公司,盛訊達的選擇要更有底氣,游戲業務此前在總營收中占比只有10%左右,互聯網直播帶貨業務在總營收中占比約79%,雖然短時間會出現業績下滑,但也解決了面對行業政策收緊而不得不進行調整升級導致的風險和成本壓力。
一 注冊公司流程:1核名 2提交材料 3領執照 4刻章 5開戶 6稅務報道 7申請稅控盤及發票 8社保開戶 9代理記賬 。(大概7到10個工作日)
三 準備ICP申請材料加申請ICP(40到60個工作日)材料:①工商基礎材料,②網站 網站要發布有償信息,③注冊資金100萬以上,④三人近期一月社保繳納證明,其中有一個需要計算機專業提供專業證書和身份證。
四 游戲研發完成后,申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0到40個工作日),軟件著作權下來后和ICP一起申請版號, 版號申請流程① 出版社認定版號10到15個工作日,10個工作日出行文,出行文后提交到市局詳細認定版號15到20個工作日,10個個工作日出行文,出行文后提交到廣電總局詳細審核版號,總局正式受理后60到90個工作日出ISBN號,出ISBN號就可上線個工作日左右處版號的資質文件
近期,游戲圈相互傳閱一份北京市宣傳部將嚴審游戲版號的文件,該文件提及游戲行業較為關注的無版號運營、游戲公測、馬甲包買量和套版號等問題。北京宣傳部的該份文件引爆了游戲行業的大震動,游戲公司紛紛表示游戲行業或將面臨一場大洗牌。
網絡游戲的無版號運營是指什么?什么是游戲公測?怎么判斷一款游戲是否屬于馬甲包?套版號又是怎么回事?上述事項各自存在哪些法律風險?為解答上述問題,筆者將于近期推出系列文章,旨在回應社會關切,為讀者解疑釋惑,析事明理,助力游戲企業合規運營。
我國的網絡游戲行業在2010年后迎來大發展,入局網絡游戲行業的企業不斷增多,每年新增上萬款網絡游戲,市面上開始出現各類型的網絡游戲。但由于出版行政監管部門每年下發的版號有限,并且審批時限較長,版號市場出現供不應求局面。
2018年國家進行“大部制改革”,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于2018年4月暫停網絡游戲審批,暫緩審批時限將近一年。此外,為了維護中國青少年身心健康,促進中國移動游戲行業健康發展,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通知,聲明將嚴格控制新增網絡游戲數量。[i]網絡游戲版號審批數量遭受斷崖式下降。
為了獲取游戲版號,以實現網絡游戲的合規運營,游戲企業出現了版號買賣的灰色交易,套版號問題開始層出不窮浮出水面。
所謂的套版號是指某網絡游戲為上線運營,套用某款游戲版號,以起到“偷梁換柱”的目的。常見的網絡游戲套版號的操作模式主要有如下幾類:
第一、游戲公司的新游戲套用本公司舊款游戲的版號,以上線運營。有些游戲公司擁有舊款不再運營的游戲的版號,甚至有游戲公司在前期就存儲了大量的版號,待研發出新款游戲后,套用舊款游戲的版號,直接上線運營。
第二、游戲公司進行版號的買賣交易,再套用買來的版號上線運營。有些游戲公司缺少版號,便利用中介或直接跟擁有游戲版號的游戲企業進行版號的買賣交易。在簽署版號買賣合同,取得版號后,套用版號以實現上線運營。
第三、游戲公司間簽署游戲授權或游戲轉讓的協議,以實現套版號上線運營目的。有些游戲公司認為版號買賣風險較大,選擇更為隱蔽的簽署游戲授權或游戲轉讓的協議,變相地得到交易方的版號授權/轉讓,再套用在自己研發的新游戲上,自認為神不知鬼不覺。
針對游戲公司新游戲套用公司舊款游戲版號的做法,如果新舊游戲的游戲類型、游戲名稱相同,由于運營單位未發生變化,表面上對外有較大的迷惑性。但兩款游戲的內容仍具有本質區別。根據《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的規定,網絡游戲的內容發生重大改變的,視為新作品,需要重新履行出版審批手續。未經審批的網絡游戲,一經發現,游戲網站將有被封閉的風險,網絡游戲的經營所得,包括但不限于充值所得、廣告所得,不僅將被沒收,還有將按經營額5倍以上10倍以下進行罰款的風險。(詳見:游戲合規系列:游戲無版號運營的法律風險)
針對版號買賣的做法,根據《出版管理條例》、《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及相關管理規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負責網絡游戲的前置審批,因此版號的取得是一種行政許可行為,不存在被交易的可能性。網絡游戲公司進行版號交易的行為,即使支付合理對價,并且簽署交易合同,合同也可能會因為違反國家法律規定而無效。
針對游戲授權/轉讓的做法,游戲授權/轉讓屬于商業行為,屬于當事人意思自治的領域。如果受讓方是上線運營“轉讓的游戲”+“轉讓所得的版號”,本屬于合法的商業運作,無可非議;但如果受讓人上線運營的是“自己的游戲”+“轉讓所得的版號”,便屬于套版號的做法,雖然此種“偷梁換柱”的做法較為隱蔽,但其游戲內容已發生實質變化,需要重新履行出版審批手續。未經審批,一經發現,將按照《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關于網絡游戲“無版號運營”的做法進行處罰。
[i]騰訊網:國家新聞出版署:嚴格控制新增網絡游戲數量。網址:/20180831G046UB.html。